技術文章
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是一個綜合性很強且十分細致繁瑣的工作,以下是環揚未來列出的管理實驗室儀器設備時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:
建立設備管理組織:設備管理組織通常由質量管理部門、技術部門和支持服務部門構成。根據設備管理工作的特點、范圍和工作量,確定管理人員、核查人員、操作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職責、權力與相互關系,使各項管理職能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崗位。
制定設備管理程序:設備管理程序是檢測機構實行設備管理的途徑。通過建立相應的程序文件,明確設備管理活動的過程、步驟、內容和所有環節,使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。
編寫設備作業指導書:設備作業指導書是指導檢測人員操作設備的規范性文件。一般設備可按照說明書操作,大型、復雜的儀器或操作人員流動性大、性能不穩定的設備需編寫作業指導書或操作規程。
評審制度:添置或處置設備前,應從設備的適應性、可靠性、經濟性、安全性、維護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審,合理配置設備資源,發揮設備的最佳效益。對于大型、貴重、精密的儀器,需進行可行性認證,確保其技術上先進、性能上可靠、工作上需要、經濟上合理。對于租借、維修、淘汰的設備,以及小型或輔助設備,應進行必要的評審。
驗收制度:儀器設備的開箱拆封應在設備管理員、操作人員、供應人員等有關人員都在場時進行。驗收過程中,應對設備評審要求、訂貨合同和裝箱清單逐一清點,并做好記錄。對于大型、精密的儀器設備,安裝調試后,還應通過一定時期(合同期內)的試運行,根據實際運行效果和各項指標測試結論,確認無質量問題方可驗收。儀器設備經驗收后方可辦理移交手續,交付使用。
使用制度:為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,充分發揮其作用,必須建立設備使用制度,對人員、工作環境、設施條件、維修、保養等提出明確要求。儀器設備使用人員負責對儀器設備的清潔、使用、維護和保管。精密儀器及貴重器皿需有登記造冊,建卡立檔,并統一存放管理。儀器檔案包括使用說明書、驗收和調試記錄、初始參數、定期保養維護、校準及使用情況的登記記錄等。
記錄制度:記錄是建立完整的設備檔案、保證設備正常運銷的一項基礎工作,對設備管理的責任落實、制度執行及管理程序的運行和完善都很重要。每臺設備從計劃選購到淘汰都應保持完整的記錄,內容除一般性設備檔案外,還應包括設備購置、檢定、維護的計劃,論證意見或報告,調試驗收報告,設備使用和校準記錄,儀器故障和維修記錄,運行狀況,性能變化,異常現象及整改情況等。
核查制度:核查是證實設備符合技術規范、避免影響檢測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。質量管理組應定期檢查設備的使用、記錄等情況,對新購置或租借的設備、現場檢測使用的設備、使用頻繁或漂移較大的設備,應制定核查程序,使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。
專人負責:儀器設備是非常重要的實驗資源,必須有專人負責保管,并且要做好設備儀器的分類工作。精密、貴重、稀缺的儀器設備應專人負責管理。
定期標定檢測:對精密儀器要分類,各儀器要定期標定檢測。計量儀器(包括天平、砝碼、滴定管、容量瓶等)要定期校驗、標定,以保證測量值的準確性。
維護保養:日常維護是保證儀器設備量值穩定、可靠的常用手段。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包括外觀檢查、清潔保養、更換易損件、功能檢查和安全檢查等。對大型儀器設備要注意防塵、防潮、防霉、防曬,要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確保儀器不受外來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損壞。
規范使用:使用儀器前,要先檢查儀器是否正常。儀器發生故障時,要查清原因,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使用。儀器使用完畢后,要恢復到所要求位置,做好清潔工作,蓋好防塵罩。操作人員應經考核,合格后方可上機操作,使用時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或作用辦法,并有詳細的使用記錄。
及時維修:儀器設備的管理人員要做好所管理的儀器設備的技術檢查、校驗、常規維修以及保養工作,保持儀器設備經常完好可用。管理人員不能排除的故障,由管理人員提出維修報告,經實驗室主任批準后,方可進行維修。維修后的儀器設備,應經檢定或校準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妥善保管:儀器要規范存放,保持清潔整齊,經常檢查,及時維修保養,使之隨時處于良好狀態。領用歸還儀器要檢查有否損壞,發現損壞立即上報,并及時修復。實驗室內的儀器設備、器皿要妥善保管,若人為損壞則照價賠償。
變動管理:凡報損、報廢及外調的儀器設備,由實驗室主任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鑒定,填寫技術鑒定表,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,方可變動儀器設備。
安全管理:嚴格按有關安全規則操作實驗,做好安全用電、防火、防盜、防毒、防爆、防污染等安全防范工作。危品必須專柜放置,嚴格取用制度,要保證人員和儀器設備安全。
標識管理:所有儀器設備均應進行標識。根據檢定/校準、比對或驗證結果對儀器設備粘貼可用性識別標識,分為合格證、準用證和停用證。
綜上所述,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需要注意多個方面,包括建立管理體系、健全管理制度、日常管理以及其他注意事項等。只有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,才能有效地把握實驗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,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